穿越古典與當代──線裝書

實體書

圖片出處:http://www.socialhuddersfield.co.uk

走入科技時代,數位技術的進步帶給我們更多便利,也改變了閱讀的習慣,數位閱讀有其不可取代的即時與便利性,但也並未讓我們遺忘紙本的美好,反而能凸顯出實體紙本存在的價值,加上設計師在書籍設計領域方面的耕耘,讓實體書冊的封面設計、裝幀、內文排版更受到重視。

談及裝幀,為了能夠兼具實用及美觀,「線裝」是一個很值得考慮的選項,其結構牢固成為保存重要古籍的裝訂方法,代表著裝幀技術成熟的標誌,更是被譽為中國書籍裝幀史上最完美也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形式。在多年文化的堆疊下,線裝不僅僅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象徵,也隨著時間的演變、在世界不同地區發展出千變萬化的風格。

香港設計師 Kila Cheung 利用線裝為書增添傳統韻味,書中介紹繁體字架構的樂趣,更收錄多達57張人像攝影,解析傳統中華文化的形態學。 (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behance.net/gallery/522341/the-facebook)

線裝形式與由來

在線裝之前,書籍是以包背的方式裝禎,但是在翻書時很容易受到拉力而斷開,造成書頁散開,因此,在明朝中葉後,線裝漸漸取代了原先的包背裝,之後更是遠傳至日本、朝鮮及西方國家,因此線裝不單單只有中式,還有日式及西式等等。無論是東方或西方,除了技術和縫法的不同以外,還有分為四針眼、五針眼訂法,偶爾也有六針眼或八針眼。

另外,線裝書還有些有趣的特色,由於線裝書籍的翻頁處容易破裂,上架擺放或收藏時會需要採取平放的方式,而既然是平躺擺放,因此封面也不需要厚硬的材料,有時會使用布面等較柔軟的紙張,透過線材與紙張的結合,帶給人們柔和、親切的感覺;為了方便,也會在書底靠近書背下方處寫上書名,便於查找檢索。

中式線裝
中式線裝美觀且實用,也促成許多裝訂形式的發展,透過布線的材質及色彩變化,以及孔洞數量的差異,分出四眼(宋本式)、五眼(朝鮮綴)、龜甲式、麻葉式、六眼(六目式)等等不同的格式。2011年鹿特丹國際影展,特別策畫了水虎客棧單元(Water Tiger Inn),以武俠作為主題,放映中國經典武俠片,而下圖的「水虎」專書則是用來介紹幾部代表作。優雅的四目綴(四眼)裝訂配合氣宇軒昂的武俠內容,表現脫俗且大方。

1_48_1600_1500_1500

上下二圖:「水虎」的四眼式線裝及內頁設計。(圖片出處:http://wangzhihong.com/Project/Water-Tiger)4_51_1600_1500_1500

龜甲式及麻葉式因走線方式分別如龜甲及麻葉紋樣般而得其名,而麻葉式乍看之下和龜甲式有些許相似,但仔細看會發現其在眼洞數量及走線方式不同之處。

112_1709

「麻葉式」: 如同麻葉般的走線方式。 (圖片出處:http://lbforgues.blogspot.tw/2011/12/japanese-stab-binding-hemp-leaf-pattern.html)

zoe 10 small

「龜甲式」:因走線方式如龜甲紋樣般而得其名。 (圖片出處:http://linenlaidfelt.blogspot.tw/2012/09/a-sweet-gray-and-yellow-baby-book.html)

日式線裝
線裝在日本又稱為袋綴,基本上又分為大和綴以及和式綴兩大類,於明朝中葉流傳至日本,日式走線與中式布線的方法又有不同,可以感受到文化及審美的不同風貌。像是下圖一在兩組孔洞處穿綴繩或綴帶後打平結,即為大合綴。而下圖二的和式綴則內斂地將孔洞處藏起來,含蓄的表現方式別有一番風味,也有著唐代縫繢裝的影子。

日式「大和綴」(圖片出處:http://jadebookbindingstudio-jadestudio.blogspot.tw/2014/11/japanese-binding-names.html)

收藏孔洞的「和式綴」( 圖片出處:http://jadebookbindingstudio-jadestudio.blogspot.tw/2014/11/japanese-binding-names.html)

西式線裝
西式線裝技術上來說分為打穿綴(多為期刊合訂改裝時採用,為暫時性裝訂)、訂背綴(分為有綴繩以及無綴繩兩種,兩者差別在於裝訂時除了使用綴線外,是否還有使用額外綴繩固定)及鋸目綴(適用於低廉裝訂,現今鋸目式綴訂都以機器處理,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先線後膠的「膠裝書」)等,下面介紹的是訂背綴其中兩種較具特色的線裝方式。

– 科普特式線裝 (Coptic Binding)
由早期埃及科普特人所發明的裝訂方法,因此而得名。科普特式線裝是西式線裝中著名且常見的作法,屬於無綴繩,此類線裝書籍可以平躺展開,技術上至今還無法完全靠機器完成,在書籍風貌上能夠徹底展現手工溫度。
il_570xN.474485945_eolz

il_570xN.474485923_ustt

圖片出處:http://www.paperiaarre.com/

9744802_f520

圖片出處:https://hubpages.com/art/bookbinding-techniques-ideas-instructions-creative-leather-journals

法式線裝
顯眼的交織成為法式線裝的特色,可以明顯感受到縫線的魅力,加上裱褙布面重疊交錯,讓線與書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為華麗。

177025109a01b80623ac8549bfc67d03

圖片出處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0EEASQFHTO/

aeeb258e7b6313cd325dfdd975e7c3fe

圖片出處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38xSmAlHR6/

線裝中提煉出的現代語彙

在科學催化、技術不斷進步之下,某部分線裝書的製作早已可用機器取代,甚至比手工更精細美觀。設計師們絞盡腦汁創新求變,也使得線裝書在除了實用的考量下,漸漸轉移到精神層面。

在許多偏重藝術價值的實體書創作上,作者不須受到太大的成本或功能性限制,可以更專注於作品所表達的意境與帶給讀者的想像空間,讓利用線裝表現的書籍可以成為一件藝術品,而不單單只是能擺在架上販售的商品或是保存古籍的技術。接下來就要來分享一些現代、有趣、大膽的線裝書表現:

下面看到的這本書是有關德文的趣味性以及在發音上的差別,內容共分為十篇章節,而代表十個章節的十條裝線,不僅僅是有固定內頁的功能,在書背外錯落的出現也成為畫面設計的一部分。(下二圖)

01b_DIPL

01c_DIPL

圖片出處:http://www.feinste-gestaltung.de/project/eigenlich-nur-woerter/

而美國設計師 Ali Manning ,則是在「50本書籍挑戰」的創作中( 50 book Challenge) ,有許多利用線裝作為表現的創作,挑戰織法、色彩與布面材質交錯應用的可能性。(下三圖)
Book9FabricCopticFrenchLinkBook6-Monoprint-Sewn-Over-Tapes4

Book8SewnOverTapesFrenchLinkStitch2

圖片出處:http://vintagepagedesigns.com/50-book-project/

擅長使用手縫創作的英國設計師 Evelin Kasikov,利用線裝重疊交織的特性,進而探討關於色彩的主題,手法多變且精緻,讓人看得目不暇給。更有趣的是,整本書的資訊幾乎都是使用線縫表現,讓線裝這個技術,從功能及裝飾再延伸至內容敘述,整體設計從色彩、造型結構、到材質使用上的表現都跳脫傳統,令人驚豔!
XXXX-Swatchbook-final_EvelinKasikov_003_2112 Swatchbook-fanned-out_EvelinKasikov_1_2112

同樣是 Evelin Kasikov 的作品,四本一套的線裝書,尺寸的設定採用了黃金比例,書中內容也分別針對印刷的四個面向: Process、Elements、Type 以及 Image 做探討。

MA-Books-by-EvelinKasikov1_oMA-Books-by-EvelinKasikov2_oMA-Books-by-EvelinKasikov19_oMA-Posters-by-EvelinKasikov6_o

MA-Books-by-EvelinKasikov23_o

圖片出處:http://evelinkasikov.com

自問,書籍設計師應該做些什麼?做一個漂亮的書賣,還是促成一個有趣的閱讀?

––呂敬人(中國書籍設計大師)

脫下時代的外衣,線裝的本質是用於讓書頁之間更為牢固的做法,也因此並沒有被時間埋沒,但我們是否能藉由線裝促成更有趣的閱讀,讓線裝不僅散發獨有的魅力,更能與書籍本身的內容互相呼應?重新認識線裝技術,感受一針一線裡流淌的文化血液,並善用我們擁有的文化符碼,在未來的創作裡也能擁有更開闊的視野。

本文資料來源:
《書藝問道 – 書籍裝幀十講》
《中式線裝書的裝幀保存》
《圖書綴訂的方式與步驟》

分享這篇好文:

About GH Zhu

目前在臺灣科技大學主修商業設計。以視覺傳達設計為主,另外也汲取用戶體驗以及審美相關論述等知識。

Post Your Though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