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一世紀是螢屏的時代,手機、電腦、平板、電子看板,我們的生活到處都是閃亮亮的螢屏面板。大家是否還記得,古早年代那些充滿鋸齒的螢屏字體呢?由於解析度很低,為了讓文字在螢屏上也能被清晰辨識,字體設計師可是傷透了腦筋呢!發明出世界第一套螢屏字體的設計師派特.布洛克蘭(Petr van Blokland),是怎麼解決鋸齒造成的辨識障礙呢?
螢屏字設計:精準地拆解曲線、定義錨點
以往平面印刷使用的字體,在進入低解析度的數位環境之後,原本優雅的轉折弧線會出現不規則的鋸齒狀邊緣,降低辨識度,造成閱讀時的干擾。1986 年,丹麥的字型排版公司 Purup 便委託布洛克蘭針對螢屏的閱讀特性設計適合的字體。歷時三年,布洛克蘭設計出 Proforma 字體,成為歷史上第一套專為數位螢屏打造的字體。
Proforma的字體家族
為了改善鋸齒狀邊緣的問題,布洛克蘭將文字的曲面拆解成一段段的直線組合,用定義錨點(hinting)的技術,控制弧線轉成直線的區段範圍,讓轉折的角度和幅度可被預期,當字型的邊角弧度都被精簡、拉直之後,透過螢屏像素化(pixelation)所產生的線條詮釋錯誤畫面便降低了,所有字體的外型細節都不再因為低解析度的數位環境而被犧牲,完整且清晰的字體呈現,大幅提升了在數位螢屏上適讀性。
Proforma 透過錨點定位的技術,將弧線拆解成一段段直線。巧妙的銳角讓字體在放大縮小時也不會因為鋸齒而變形。
巧妙的銳角結構強化了 9 – 12 級小字體在螢屏上的適讀性,即便在初期螢屏每英吋線(Lines Per Inch,簡稱 LPI)打印分辨率僅有 2540 的環境下,字體的筆畫細節都不會被犧牲,降低先前弧形筆畫邊緣鋸齒化產生的閱讀干擾。
刻意偏窄的寬度設計,讓版面空間更經濟
這套字體在左右寬度刻意偏窄的設計概念下,讓相同空間的版面可承載更多的字元,展現出高度的經濟效益,不只是螢屏,也非常適合雜誌或報紙等空間有限的印刷品使用。它的筆畫粗細、襯線銳角,與中文的明體字搭配也很合襯。
當代藝術家徐冰 2014 年 7 月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回顧展,中英文主標題視覺選用明體字和 Proforma 搭配,兩種字體無論在筆畫粗細還是襯線銳角等細節都具有高度的協調性。
‘Proforma’ 貫穿英國重量級 eye 設計雜誌,是這本刊物的指定內文字體。綜合各項深具畫時代意義和開創性的優點,Proforma 字體為布洛克蘭贏得 1988 年國際文字設計學會(Association Typographique Internationale,簡稱 ATypl)所頒發的 Charles Peignot 大獎,更進一步在 1995 年成為第一件被鹿特丹設計獎提名的字體作品(史無前例),榮耀非凡。
與 ‘Proforma’ 搭配無間的 ‘Productus’
與 Proforma 相隔 10 年後,布洛克蘭設計的第二套字體 ‘Productus’ 在千禧年誕生了,受到現代主義引領的風潮影響,Productus 更強調功能性,除去了手寫風格的裝飾性襯線,是一套反映出當代科技人文特色的黑體字。雖然設計特質與 Proforma 相仿,但粗細設定、比例上稍有不同,是一套完全獨立的字體,兩者可互相搭配使用。
Productus 與 Proforma 的字體設計特質相仿卻不相同,可以互相搭配使用。
布洛克蘭不但是字體設計師,也身兼字體設計程式的工程師,本刊編輯部特地走訪荷蘭,訪問布洛克蘭對於字體設計、程式開發與多元媒體介面的想法,歡迎參閱《Circle》第4期 〈字體設計的先行者:派特.布洛克蘭〉。
布洛克蘭個人網站:petr.com
Robofont 字體設計軟體官網:doc.robofont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