版面編排應用:點、線、面(中)

點線面-中_cover

對設計師來說,不論是紙本雜誌、書刊,還是數位時代的虛擬媒體,在版面設計與處理上,都有一些絕對必要通透的基本功。延續上一篇〈 雜誌版面設計:點、線、面(上) 〉 討論的字體選擇、 字級設定與單行字數、 字距設定,這一期,讓我們繼續往下探討,「段落」中會遭遇的行距、對齊、與段落標示等工夫。

──面個人風格展現:段落

五、行距設定
「行距」(leading)就像流通的空氣,能讓行與行之間有區隔、喘息的空間。欄寬較寬,或是內文屬性較輕鬆的內容,可以給予行或字多一點空氣感;較窄的欄寬或是較具深度的內容,則可以收緊距離。不過,中文直排的標準稍有不同,因為直式瀏覽較費力,容許等於或略大於文字的行距,如果是單欄、純文字書籍的編排,建議留下多一些些的空氣流通。circle-點線面-中-1

六、對齊
「齊左」、「齊右」、「居中」、「齊頭尾」是最基本的四種排法。最常見為齊左及強制齊行。齊左的優點,是字間距會維持在預設的狀態,較好控制。用於西語時,因為每一行長短不一,需要考慮到右邊所構成的不規則形狀(rag line)是否美觀(如下圖);另外,齊左排法並不適合中文,在沒有穿插英數,又使用等距/全形的標符時,會讓人錯覺為左右對齊。
circle-點線面-中-2

「齊頭尾」是最適合中文主文的排法,也是從方塊基本單位延續下來的傳統。但要特別注意加入英數之後,可能會造成字間距分配不均的問題,這時候就需要手動調整修正。
circle-點線面-中-3

另外,如果要做到真正的齊頭尾,就要注意標符開頭及結尾時的內縮,使用定距的全型符號的情況下,會留下半個字元的缺口,造成縮排的錯覺;如果用調和字距標符的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,但也要小心標符前後距過緊、壓迫感過重的問題。
circle-點線面-中-4

居中大多使用於感性詩詞、引言,或者電影結尾字幕的工作人員名單。因每一行的起點與終點位置不定,常應用在極短的段落。齊右的做法最少見,通常運用於項目本身就置於版面右側, 或為了視覺特殊表現,跟齊左原因一樣,較適合西語。

七、段落標示原則
文章首字式
──對西文來說,運用方式包括以標題大寫搭配小型大寫貫穿首行或首句、開頭片語用粗體、首字跨行、加底線或是採用裝飾性首字;中文慣用作法則為首字跨行,若文章開頭前有其他標的性強的元素,例如大標或抽言(節錄),就不需要特別強調首字。
circle-點線面-中-5

段落區隔──段落間的區隔,西文變化較多,除了常見的縮排(indent)與空行(line break)以外,也可以如下圖外推懸掛/凸排(hang/outdent),或是裝飾圖紋,以及代表段落的符號「¶(pilcrow)」標記;中文則習慣使用的是縮排與空行。
circle-點線面-中-6

縮排主要用於較長的內文及正式文體。縮排空間大多跟欄寬呈比例關係。中文排版,通常選用兩個字的大小,不過,如果文字的內容摻雜英數,上下行其實無法以方塊方式對齊,也很難保留完整兩字的空間。首段是否縮排?縮排的目的是為了讓後面的段落跟前面的段落有所區別,但是首段的前面並沒有需要被區隔的文字,邏輯上來說不需要任何標示,無論是文章開門還是小標後的第一個段落,都只要齊頭排就可以了。
circle-點線面-中-11

中文有時沿用直排的習慣,第一段也會縮排,但建議橫排時還是以西文的規範較佳,保持完整、沒有缺口的文字塊不僅看起來比較美觀,語義也比較合乎邏輯,也要避免不要空行又段首縮排;另外,文章開門頁或小標後第一個段落,同樣建議齊頭排,原因同上。
circle-點線面-中-8
使用小標──小標出現通常代表重要內容的切分,因此該給予比分段更明顯的地位。例如使用比內文大的字級、粗體或是不同的顏色,依轉折大小調整。當小標置於文內,通常與前段會有一行空行的留白,表示暫歇,但如果前後的空間反差過大,小標可略微上移(直排時右移),維持總行距不變、前距大於後距的原則即可。
circle-點線面-中-9

附屬內容──圖說、抽文以及附註是次於主文的存在。圖說較主文的地位低、長度短,通常字體略小、欄位較窄,存在感低;抽文則是較常見於雜誌中,以較大的字級、不同的色彩或裝飾性強的風格表現突顯重點文字,幫助讀者快速瞭解內容,用於文字量較多、欄位較寬的篇幅,可以達到類似圖片的效果,也藉此增加版面的視覺變化。附註種類主要有下列三種:隨文走的 side note、置於頁面最下方的 footnote,以及至於章節或書籍最後的 end note。
circle-點線面-中-10

(全文未完,敬請期待下一篇:〈版面編排應用:點、線、面(下)

──更多關於 〈版面編排應用:點、線、面〉,歡迎參閱:《Circle》設計微誌第九期第十期

 

分享這篇好文:
circlezine

About circlezine

Circle 微誌以系統的方式,逐步介紹平面設計領域裡的分門別類,同時也延伸實驗不同的創意角度與觀點,從文字造型∕編排、品牌設計、資訊圖表、歷史沿革∕人物、數位∕動態、空間環境、影像紀錄⋯⋯等等,每期深入分析不同類別的內涵與實務應用,除了多元的視覺風格以外,內容也是可供收藏的參考工具,歡迎你加入這個圈圈,與我們分享、交流。

Post Your Thoughts